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DG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0571-87859897

您的位置: 主页 > DG视讯新闻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DG视讯乡村微改造:推动农业+文旅+康养等复合业态发展、保护乡村的文化基因和特色风貌

发布日期:2025-07-18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友情提示】世界那么大,为防走散,请将AYS规划设计事务所加星标!关注AYS爱易设,关注AYS规划设计事务所,点击上方名片-点右上角弹出菜单栏设为星标即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乡村改造提升已成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激活乡村发展动能的重要途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对乡村改造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乡村改造实践中仍存在同质化严重、文化特色缺失、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从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和产品业态植入三个专业维度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探索具有可持续性的乡村改造提升路径,乡村改造提升的关键注意事项:

  文化传承与特色保护:乡村改造首要任务是保护乡村的文化基因和特色风貌。实践中需注意:传统建筑保护: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民居、祠堂等建筑应采取修旧如旧原则,避免大拆大建。如浙江松阳的老屋复活计划,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通过传统工艺修复200余幢古民居。文化空间留存:保护村落原有的空间格局和街巷肌理,维持祠堂-晒场-古树等传统公共空间序列。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将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等融入改造过程,如贵州千户苗寨的银饰制作体验项目。

  产业融合发展:改造提升必须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避免空心化改造:据统计,全国约15%的美丽乡村因缺乏产业支撑而逐渐萧条。强化三产融合:推动农业+文旅+康养等复合业态发展,如江苏无锡阳山镇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要注重培养本地经营人才,防止外来者垄断。

  村民参与机制:决策参与:建立村民议事会+乡贤理事会的共商机制,浙江安吉鲁家村通过18次村民大会确定改造方案。利益联结:推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确保村民持续受益。就业带动: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参与建设,后期运营岗位本地化率应不低于60%。

  规划理念与方法:分类指导策略:根据村庄类型采取差异化规划:城郊融合型:强化基础设施与城市衔接;特色保护型:突出历史文化价值挖掘;集聚提升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搬迁撤并型:注重生态修复和土地整理

  多规合一技术路径:统筹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周期管控体系采用留白机制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空间布局优化:生产空间:构建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的梯次布局,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生活空间:按照15分钟生活圈标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设计原则:本土化原则:使用当地石材、木材等材料,延续地域特色。生态化原则:采用海绵乡村技术,建设雨水花园、生态沟渠等。功能性原则:兼顾审美需求与实用功能,如兼具灌溉和景观功能的水系设计。

  重点区域设计:村落入口:通过牌坊、景墙等元素强化地域标识。公共空间:传统院落:保留原有格局,植入现代功能;滨水空间:采用生态驳岸,设置亲水平台;宅前屋后:推行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三微改造。

  业态选择模型:构建资源-市场-能力三维评估体系:资源维度:评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市场维度:分析客源市场、消费习惯、竞争态势;能力维度:考察运营团队、资金实力、管理水平

  典型业态组合:农业体验类:亲子农场、研学教育基地等;文化创意类:非遗工坊、乡村美术馆等;康养度假类:森林康养基地、温泉民宿等;数字服务类:农村电商服务站、智慧农业展示中心

  运营模式创新:村集体+模式:村集体+企业:四川战旗村引入专业运营公司;村集体+合作社:陕西袁家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化运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如丽水山居民宿品牌。

  一、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改造背景:鲁家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2011年前还是典型的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不足2万元。当地政府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通过公司+村集体+家庭农场模式实现华丽转身。

  二、规划设计:空间布局:规划一环四区结构,18个特色家庭农场串联在观光环线上。功能分区:明确农业生产区、休闲观光区、民宿体验区、综合服务区。交通组织:建设4.5公里观光小火车环线,连接各功能节点

  三、景观设计:乡土元素运用:保留原有茶园、竹林等生态基底。节点打造:在农场入口设置特色标识景观。生态设计:采用透水铺装、生态沟渠等海绵技术

  四、产品业态:农业体验:蔬菜采摘、农事体验等项目。休闲观光:观光小火车、花海摄影等。研学教育:开设自然教育课程。民宿经济:发展精品民宿18家。改造成效:2022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4.5万元。

  一、改造背景:宏村始建于南宋,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改造前面临古建筑老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

  二、规划设计:保护优先:划定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功能优化:外迁部分居民,腾退空间用于文旅开发;设施提升:完善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

  三、景观设计:水系整治:恢复牛形村落水系格局;建筑修缮:采用传统工艺修复140余幢明清建筑;夜景营造:设计特色灯光系统

  四、产品业态:文化体验:徽派建筑研学、写生基地;非遗展示:徽墨、歙砚制作展示;特色民宿:改造30余幢古民居为民宿;节庆活动:举办徽州民俗文化节。改造成效: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2亿元,带动周边5个村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