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添加收藏

您好! 欢迎来到DG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微博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微信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电话:0571-87859897

您的位置: 主页 > DG视讯新闻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重庆北碚:东升村的乡治活力与童趣放养新实DG视讯践

发布日期:2025-07-26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黄金香柳随风摇曳,稻田艺术与咖啡书屋相映成趣,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院落里回荡2025年7月初,来自西南大学与深圳大学组成的“感悟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国情研习营”的师生代表们走访了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

  在这个华蓥山南麓的村庄里,道路整洁伴着沿路香柳丛,农家村舍错落有致,茶艺馆、休闲展馆、研学基地隐藏其间。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落后村?如今,它已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金字招牌”于一身,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鲜活样板。远离市区的喧嚣、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若干年间,东升村探索出的“党建强基、艺术塑形、产业富民”基层治理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泥土芬芳的乡村注脚。

  在重庆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的目标指引下,东升村也积极践行着“垃圾分类,东升先行”的一致目标。东升村村民委员会服务专干唐月,为我们讲述了如何通过“垃圾分类赚取积分”来调动村民的环保积极性。“一分等于一元钱”的“无废生态圈”改造项目,更是东升村乡村治理新貌中的浓墨一笔。

  “垃圾能换钱?以前谁敢想!”年近六旬的李大姐把一摞废纸壳递给积分超市志愿者,她笑得眯起眼,“我一个月攒80分,油盐酱醋不用掏腰包。”

  东升村党委委员唐月带我们走进党群服务中心旁的积分超市,货架上的酱油、肥皂明码标“分”。

  “一分等于一元,厨余垃圾变有机肥,可回收物直接变现。”唐月指了指墙上的积分榜,“前10名上红榜,大家比着干。”

  然而在乡村环境整治方面,最难的是“拆猪圈”。面临沟通难题,唐月等专干们通过召开十多次院坝会听取民意,终于搞清楚了村民的心声和改造项目矛盾点村民担心“猪圈改造”会影响其个人利益。于是,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站在村民的角度,唐月等人充分考虑百姓需求,巧妙地利用闲置猪圈、鸡圈等资源,修建了凉亭、广场、小舞台等一系列便民设施,还制定了《东升村院落整治提升奖补方案》,这一系列举措让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也赢得了村民的好评。

  东升村基层专干们用柔性化的沟通化解矛盾,用精细化的服务凝聚人心,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担当和坚持,让“无废”理念得以扎根乡土,不断推进村落环境改善和艺术村落的成功打造。

  清雾拂柳,香风带甜,金黄光斑在稻浪间铺出一条“绿色银河”。研学团成员蹲在田埂边按下快门:“白天看稻浪,夜里看星河,手机原片就能当壁纸。”

  村民告诉我们:“这里大片绿色稻田种的其实是黄金香柳,不仅路边有,许多村民家里院子也有种,香得很!你试试就知道了。”

  果不其然。当你随手轻揉香柳叶片时,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便有一股独特且清冽的柠檬香立刻在指尖绽开,瞬间扑鼻,沁人心脾。

  村委会工作人员递来一个香囊:“黄金香柳不只是颜值担当,我们还把香柳蒸馏成精油,再做成香水、香氛、驱蚊扣等文创产品进行推广,而且香柳还有驱蚊提神等作用呢。”

  目前,东升村400多亩的香柳基地,不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形成特色产业链,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柳条变金条”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

  香柳精油、香囊、稻田研学、柳编灯罩等把“农+旅+艺+学”串成一条金色价值链。站在村口望去,400亩黄金香柳随风起伏,像给华蓥山南麓镀上一层流动的金箔。风吹过,香飘过,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东升村“全城儿童放养村”基地自开业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关注。在总规划占地65亩的东升村里,有梯田农园、斜顶屋宇,孩子们在此钓鱼、手作、嬉戏,感受乡村之美。家长们在草坪上休憩、吃饭,享受周末生活。这种“放养亲子研学”模式非常火热,创造出家庭、学校之外的“第三成长空间”,让孩子们在学玩中感受自然童趣。

  “妈妈,我今天拔的萝卜比我脸还大!”研学团同学在采访中,记录下了最动人的一幕:孩子们炫耀着亲手采摘的豆角、茄子和韭菜,满脸自豪。

  项目负责人陈曦笑着说:“这是我们的三天两夜研学夏令营,既释放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回归大自然,也解放了父母。”据介绍,放养村倡导的不是散养,而是有计划的趣味农学课堂上午采摘蔬果亲近大自然,并有专门老师讲解趣味农作知识,回去就参与劳作,比如帮忙洗洗菜、剥剥豆角,并品尝到自己采摘制作的菜肴。“城市孩子缺的不是知识,是泥土味。”

  东升村坚持“外在塑形与内在铸魂”并重,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同时,通过创作村歌、制定村规民约、评选文明家庭等举措,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这种协调发展观还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上既保留农耕文明的历史记忆,又引入现代艺术元素;既发展传统种植业,又培育光伏发电等新产业。东升村的实践证明,现代化不是对传统的简单否定,而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东升村的实践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它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提振农民精气神,激发农民积极参与“三农”建设的热情。在坚定文化自信中,东升村实现了从“环境美”到“生活美”、从“形态美”到“神韵美”的跃升,展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乡村文明新形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其经验与模式正不断向四周辐射,带动更多乡村走上复兴之路。

  夕阳西下,东升溪畔营地点亮了星星灯火,村民和游客围着篝火,再次唱起东升村村歌《旭日东升》。望着眼前的热闹景象,村支书江洪流动情地说:“乡村振兴是场长跑,得找准自己的路子,把特色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样干下去,东升村的明天,一定会比画里还美!”篝火的暖光,映照着村民的笑脸,也照亮了这个山村充满希望的未来。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